關鍵字搜尋
首頁 > 圖庫 > 中國文化大學

 


搜尋說明:

  「請以您有興趣的典藏主題(例如客家、原住民、清代等)、典藏單位(例如中央研究院、自然科學博物館等)或典藏品名(例如仕女圖、花瓶、貝類)進行檢索,檢索結果會依您所提出的字串包含在計畫名稱、計畫單位,可授權品項名稱,抑或是品項說明之內分別表列,以方便您篩選檢索結果。或者,您可以直接進入以下典藏單位,瀏覽或搜尋各類典藏品。」

  「部分可授權品項是論文、網站等非以圖檔呈現的類型,由於各該所屬計畫並未提供本網站可以呈現其內涵的圖檔,謹以替代圖片陳列之,若需進一步瞭解,請逕洽各該計畫聯絡人。

* 典藏機關或單位名稱後方有金鑰標記者,表示所展示之品項內容係由該單位自主維護。

計畫列表

單位名稱: 中國文化大學 - 美術學系

計畫名稱:近現代珍貴文物數位典藏系統之研製(VI):台灣近現代名家書畫(下)

計畫簡介:中國文化大學華岡博物館創立於1971年,是國內第一所綜合歷史、美術與自然科學的大學博物館(1999年轉型以美術、歷史為主),館藏文物五萬餘件,包括近現代名家水墨畫、書法、油畫、水彩、中國歷代陶瓷、民俗文物及民俗版畫等。至2009年11月,書畫類典藏4136件。 99年度『近現代珍貴文物數位典藏系統之研製(VI):台灣近現代名家書畫(下)』為本館典藏文物數位化第六年計畫,類別包含水墨畫、書法、現代水墨、水彩、油畫、膠彩、版畫等。主要內容為:一、台灣近現代名家書畫,二、台灣收藏名家書畫。 一、台灣近現代名家,包含1949年前後渡海來台者、台灣早期本土書畫家、台灣藝壇新秀等,如于右任、黃君璧、張大千、李梅樹、林玉山、王壯為、呂佛庭、傅狷夫、曾后希、陳丹誠、吳承硯、孫家勤、歐豪年、廖修平、袁金塔等168位名家。二、台灣收藏名家,則有清代朱夢廬、任伯年、王震、謝公展與日治時代第18任台灣總督長谷川清、香港嶺南派畫家趙少昂等30位名家。全部作品共350單件(319組件)。 華岡博物館與中國文化大學資訊傳播學系、資訊中心共同執行數位典藏計畫,以豐碩的學術研究內容及高品質數位化影像,建置書畫數位資料庫,開發數位博物館系統。從93-97年度執行迄今已完成1402筆後設資料與1502幅書畫數位化影像檔,目前98年度數位典藏計畫也正在執行中,完成之後預計書畫數位資料庫將達1699筆,未來期望透過豐富精緻的數位典藏系統永續經營,使近現代珍貴書畫藝術能完整呈現,並有效增進珍貴文物在教學、研究、展示、管理以及出版的應用。 關鍵字:數位典藏、台灣近現代名家、水墨畫、書法、現代水墨、水彩、油畫、膠彩、版畫

單位名稱: 中國文化大學 - 資訊傳播學系(所)

計畫名稱:特殊傳統顏色藝術品之多頻譜數位典藏研究案(II)

計畫簡介:本研究將擴大上年度以多頻譜影像科技從事數位典藏的範圍,除了繼續將華岡博物館內收藏之名家水墨畫數位化,並擴大材質範圍及於油畫、粉彩及水彩等,尤其挑選色彩特異且鮮豔,難以用傳統ICC 流程複製之代表性作品。一共為青花瓷15件、國畫類10件。 另外嘗試以多頻譜之特質修復因底材氧化所產生之畫面變黑的水墨。同時,將特別發揮多頻譜高色彩分析能力,將本校所收藏不同朝代之青瓷,以多頻譜的方式記錄其影像並分析其釉藥色彩特性,皆為國內嶄新的嘗試與創新。 多頻譜影像科技是國際先進國家,近年來大力引進數位典藏的新技術,其特點為提高每一影像畫素的色彩分析與記錄能力(不再只是RGB 三色,而是31 個可見光波段),透過獨特的色彩校正程序,可以精準的典藏物件本體的表面光譜反射特性,可以突破一般數位相機色域不足的困境,更可以解決不同光源下條件等色的問題,是數位典藏技術的新趨勢。 而以此新技術應用在我國特有的典藏內容上,不僅可以更精準的記錄藏品的特色,還可以進一步探究與比較分析更深層的特徵,形成新的知識與學術研究,後續潛力無窮,將是國內數位典藏與世界同步的新突破。

[1]